旅游产业成为通海县经济增长点
| 招商动态 |2013-12-23
如何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发展县域经济?日前,通海县拿出了行动方案:全面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宜居生态文化名县,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通海的农业和工业一直是其引以为傲的亮点。但在通海县委书记张延明看来,通海却面临“农业基础薄弱,人均耕地少,产业化程度低;工业发展不足,附加值低,资源型粗加工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经济总量小。随着市场竞争、政策调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工作的深入推进,结构性、层次性矛盾将日益显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的矛盾与痛楚。解决的办法还是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发挥资源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全面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将旅游业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新支柱。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通海有自己的“底气”:文化历史悠久,遗存类型丰富,城市个性鲜明,文化价值独特,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2处,馆藏文物4000多件,古祠堂、庙宇300多座,古民居300多所……近年来,通海县按照打基础、创品牌、树形象的发展思路,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城市建设为突破,全力实施“山城湖”生态特色文化旅游区建设,被评为“中华文化最美旅游休闲名县”,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为此,通海针对目前存在的旅游资源开发挖掘不够、发展速度不快,产品单一、产业规模小、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薄弱、不适应旅游市场的变化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等旅游业发展的“硬伤”,采取规划先导、文化带动、融合发展、项目支持、要素聚集、品牌引领等措施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出台了《通海县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这些支持政策包括: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商品开发;将旅游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符合国家供地政策的旅游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保障;实行旅游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企业同价,将游客运输纳入公共交通系统管理等。
据介绍,今后一段时期,通海县将把旅游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措施,花大力气抓紧抓实;加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建设花桩盆景市场和游客接待中心等服务设施,抓好县城规划区、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倾力打造绿色县城、绿色公路、绿色集镇、绿色乡村,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营造优质环境。同时,将抓好秀山景区提档升级改造,编制《秀山公园提档升级规划》,并按规划组织实施,不断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充实服务内容。此外,将构建“政企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盟”的宣传促销机制,千方百计拓展通海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