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县核桃种植助推农业发展
| 招商动态 |2013-10-09
在澄江县海口镇新村村委会郑社坟一片林烟套种的地里,村委会主任陆海林拉着核桃树的枝条仔细观察。看到挂在枝头的果子,陆海林心喜种下近八年的核桃树开始有了收成;看到被虫吃烂的叶子,陆海林心忧全村大片的核桃树如何才能管好。
背后是帽天山,前面是抚仙湖,距县城15公里的新村正处在这样一个核心区。帽天山要护,抚仙湖要保,钱袋子又不能瘪,靠大水大肥种烤烟栽包谷的667户人家面临着种植结构的调整。
陆海林说:“2006年搞退耕还林时,群众开始想不通。那时我还是个小组长,硬是把指标要来,带头退了10亩地,种了300棵核桃树。”正是在陆海林的带动下,新村村委会借助退耕还林政策和珠江防护林建设工程,在适宜区种下了2400亩漾鼻泡核桃。
粗略算了一下,按新村现有的2166人,人均拥有一亩核桃树,按种植标准算,人均拥有近20棵。由此看来,新村借力退耕还林、珠防工程,调整种植结构应该取得了初步成效。
县林业局营林站站长杨钟学说:“他们村的核桃2010年就开始试果了。”当问陆海林家里去年收了多少斤核桃时,他一脸无奈地说:“收得10多公斤,2013年树叶被金龟子吃成这个样子,也收不得多少。”
种了近八年的核桃才有这点产量?对此,县林业局党总支书记付铭说:“除了他们栽种的核桃品种挂果晚的原因外,更主要的还是管理问题。”
付铭介绍,由于县林业局没有设立专门的林科推广部门,加上技术力量不足,因此对种植户的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相对滞后。目前全县有2.5万亩核桃,按挂果面积算,平均单产仅25公斤。同时,像金龟子这样的病虫害防治也是个大难题。
林果业种植见效周期长,如何开展林下复合经营,生态化种植高附加值产品,既提高土地产出率,又实现绿色发展?看来陆海林还要像当年带头退耕还林种核桃一样,再带一次头,再使一把劲。只有这样,这个地处帽天山和抚仙湖之间的新村才能真正走向既护帽天山,又保抚仙湖,还鼓钱袋子的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