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新平县做大做强竹产业
| 招商动态 |2013-08-14
街道上傣竹婆娑,山岭间龙竹翠绿;傣家制出金丝笋,工厂产出竹浆纸。穿行万亩竹海,探究33.6万亩竹子从何而来——“换人不换思想,换届不换思路”是新平做大竹产业的根本保障。
政策连续为保障
行进在戛洒镇竹园村万亩竹海,满山高大的龙竹遮天蔽日。新平县林业局党支部书记李兴发指着眼前浓密的竹林向前来考察的云南省竹产业发展专家组介绍:“这片超过了4万亩,最早是由供销社扶持发展,之后实施退耕还林种了些。从‘九五’以来,我们坚持换人不换思想、换届不换思路,保障了政策的连续性,才有了今天这个规模。”
林业产业培育周期长,见效慢,保持政策连续性成为兴产立业的关键。新平热区大面积红壤、沙壤为竹子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而速生丰产、固土保水的竹子又为治理水土流失、修复生态提供了条件。因此,自“九五”以来,新平县就确立了发展竹产业兴林富民的绿色发展理念,进入“十二五”后,更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其列为县域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保持产业培植政策的连续性,带来的是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从县政府成立竹子产业发展办公室,为竹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到层层签订责任书实施问责奖惩,把种竹兴林富民列为各级各部门的重点推进工作,为竹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再到每年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弥补发展项目资金不足,为竹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就是这样近二十年坚持不变的政策支撑,使新平绿了群山,富民兴企强县节节高。种植面积从“九五”时的5万亩起步,发展到2012年的33.1万亩。2012年,全县竹子种植产值达7400万元,竹子加工产值超亿元。
科技示范为支撑
在新平县林业局古城竹子种植示范基地的育苗棚内,林科人员普超云从地上拔起一节竹筒,上面已经长出了嫩绿的苗叶,他向前来考察的专家介绍说:“这是埋节育苗,不用任何生根药剂。”普超云介绍,正因为有了持续的政策保障,才会有持续的科研投入,才能连续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为全县做大做强竹产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新平林科人员于1995年开展竹子埋杆埋节育苗、竹子空中诱根育苗、竹子节枝连体扦插育苗等多项技术试验示范,在珍稀竹种巨龙竹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基础研究、大型笋材用丛生竹丰产林定向培育技术推广等6项课题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组织实施了云南甜龙竹高效育苗及幼林抚育技术示范推广等省级林科推广项目,通过了新平县龙竹优良种源、新平县云南甜龙竹优良种源省级认定,完成了“麻竹容器育苗技术规程”、“云南甜龙竹育苗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的制定,成为玉溪市林业系统首批由省级发布实施的地方标准。
项目建设为依托
站在通往戛洒镇新寨村的公路边,远处的山岭在阳光下显得特别翠绿,这个曾在“8·14”特大滑坡泥石流中成为重灾区的地方,如今已旧貌换新颜。通过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208户人家退耕还林种竹超过1500亩,人均拥有竹林面积2亩,森林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昔日裸露的陡坡地披上了绿装,竹农每年售竹户均收益超7500元。
普超云介绍,正因为有了持续的政策保障,才会有每年持续的项目整合,才能连续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九五”期间,全县依托世行贷款造林、速生丰产林、绿色扶贫攻坚等项目,竹子种植面积发展到近7万亩。进入“十五”期间,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每年以上万亩的速度推进,使全县竹子种植面积达到了25万亩。“十一五”以来,依托省竹藤商品林基地建设、省市特色经济林建设、林业龙头企业培育等项目,持续推进竹子规模化种植和提升竹林经营管理水平,培育竹产品深加工企业,推进竹产业提档升级。
在项目建设的推动下,如今在新平县除竹园村万亩竹海、新寨村千亩退耕还林竹子种植基地外,老厂乡有超过7万亩的竹子种植面积,水塘、戛洒两镇的竹林面积也超过万亩。全县33.6万亩翠竹中,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超过28万亩。